二十四節氣之一“小暑”
“小暑”是指天氣開始炎熱,還沒到最熱的意思。小暑前后,東北與西北地區除收割冬、春小麥等作物外,還會特意做好田間秧苗蟲害的防治工作。在古代有些地區的人們為了消除小暑的炎熱,會將楊梅、桃子等時令水果切碎放在冰里做成冰粥食用。”
小暑,是農歷24節氣中之第十一個節氣,夏天的第五個節氣,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。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°時為小暑。 暑,表示炎熱的意思,小暑為小熱,意指天氣開始炎熱,但還沒到最熱。這種氣候,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。
中國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℃左右,已是盛夏。各地也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,常伴隨著大風、暴雨,有時還有冰雹。南方大部分地區東旱西澇,必須及早分別采取抗旱、防洪措施,盡量減輕危害。在中國大部分的農耕區,經過農歷五月的搶收搶種之后,小暑前后,除東北與西北地區收割冬、春小麥等作物外,全中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,農事主要是各種田間管理的工作,應根據長勢追肥、防治病蟲。
在過去,民間有小暑“食新”的習俗。“食新”是將新打的米、麥等磨成粉,制成各種面餅、面條,鄰居鄉親分享來吃,表達對豐收的祈愿。同時,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,懇請保佑風調雨順。
小暑過后,正逢“三伏天”的頭伏熱浪襲來。北方人習慣在小暑這天喝粥,主要是為了清熱防暑和調理腸胃,炒綠豆芽成了小菜。很多地方還有“小暑吃藕”的習俗,因藕有開胃的作用,適合夏天食用。詩人蘇東坡把西瓜叫做"冰漿仙液",入腹后就能清徹心扉。
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,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大暑,民間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說,天氣也將越來悶熱和潮濕。
中國古人將小暑分為三候:“一候溫風至;二候蟋蟀居宇;三候鷹始鷙。”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,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;《詩經·七月》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“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戶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”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,即小暑節氣的時候,由于炎熱,蟋蟀離開了田野,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;在這一節氣中,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。
蘇州匯暢金機電提醒大家注意避暑防潮